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,陶器作为生活用具,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。但在现代艺术的背景下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陶器艺术。在阜阳,也有这样一群热爱陶器、制作陶器的民间艺人,带动着阜阳陶器艺术不断向前发展。
在即将举行的第二届安徽省剪纸艺术节暨阜阳文博会上,精美的民间工艺品陶器将组团参展。
把窗花“贴在”陶器上
日前,颍州晚报记者来到丁南洋的工作室,仿佛走进一间艺术的殿堂,屋内摆满各种精美的陶制品,造型各异,人物表情夸张,耐人玩味……
丁南洋是阜阳黑陶传人,也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,中国陶艺家协会会员,主攻陶艺和国画人物。
在接到参加第二届安徽省剪纸艺术节暨阜阳文博会的通知后,丁南洋一直在积极筹备着。
丁南洋介绍,本次主要是拿4大类作品去参展,一是阜阳本土的黑陶,用本地的黄泥烧制而成;二是融合阜阳剪纸的陶艺作品;三是结合本土文化创作的瓷板画;四是刻有阜阳本土文化的紫砂壶。
何为融合阜阳剪纸的陶艺作品?丁南洋的想法是以阜阳本土文化、风俗作为创作源泉,将剪纸艺术融合到陶器中去,再通过变形、夸张的手法呈现出来,“希望通过新的技法让更多人了解阜阳本土的文化遗产”。在他的反复尝试下,一批剪纸艺术中的图案被运用在了陶器上,如同是漂亮的窗花“贴在”陶器上,让人耳目一新。
推动陶器艺术不断发展
带着陶艺作品参展的不仅仅是丁南洋,还有颍东区李俊的北照古陶、太和李浩华的雕画瓷、太和刘莉的创意瓷器等。太和县制陶艺人刘莉的手中,拿着一个看似用朽木制作的茶壶,但当拿到手中时才发现是陶器。“这是用沙颍河里的泥土烧制而成,通过控制温度来控制颜色,然后再手工制作成树皮的样子。”刘莉说,不仅可以制作成类似于朽木,还可类似于竹子等多种物体的形状。“这些茶具不是用来喝茶,而是一种文化创意产品,可用来收藏和装饰。”
颍州晚报记者了解到,在国际贸易史上,中国陶器长期扮演着硬通货的角色。尤其在中世纪以后,中国一度被称为“瓷国”。阜阳也有悠久的制瓷史。“我烧制的是‘北照土陶’。”李俊告诉颍州晚报记者,大约在朱元璋时期,北照寺附近有72座老连窑,当时主要是为了烧制明代皇城建设用的大青砖,当时的烧制技艺较为成熟,这一脉烧制土陶的技艺后来传承至今。
近年来,阜阳市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文化的战略,提倡文化创新,建设文化强市。有一大批制陶艺人,搭着政策的东风,积极投身特色陶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大潮中,让曾经的“下里巴人”荣登“大雅之堂”,甚至走向世界工艺品、收藏品市场,吸引越来越多人的注意。